close

照顧父母︰59分
道聲出版社
出版日:2013.1.11

內容簡介

        顧美芬女士照顧父母的心路歷程。按父母的年齡主要劃分為四個階段,各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問題及挑戰,內心的掙扎與抉擇所提供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在信心、愛心裡以智慧所作的判斷,想跟讀者分享照顧父母的困難是有出路的,雖然要付代價,卻是值得的,成為人生的重大轉折。


作者簡介


顧美芬


  現任中華信義神學院兼任老師,曾任國立交通大學兼任講師,美國嬌生公司資深會計師,為美國檢定合格的會計師。台灣大學商學系畢業後,獲美國南加
州大學企業管理碩士,中華信義神學院道學碩士,路德神學研究所進修。著有《我成了翻譯》,譯作包括《選擇在家》、《永續親密》、《改變帶來醫治》、《馬丁
路德的倫理觀》、《強化婚姻—家庭事工手冊》、《馬丁路德—上帝子民的牧者》、《閱讀越有味》、《擁抱每一天》等。育有二子一女。

本書目錄

魯副院長序
黃牧師序
楊牧師序
莫非序
自序—規劃照顧父母的時間

揮之不去的隱憂
中間頁
什麼是孝順,什麼是愛
晚年的美學
做人生的大決定
照顧父母是一種使命

第一階段:親人照顧
70~85 每年回台小住,身體功能漸失
中間頁
眼神
親情
不能拒絕的責任
失能

第二階段:我照顧
86~90雙方都辛苦的同住時期
中間頁
罪惡感
為父母佈置一個新家

第三階段:請人照顧
中間頁
我快撐不下去了
照顧父母:五十九分

第四階段:安養院
90~95平靜的安養院時期
中間頁
安養院
最近很乖
出遊
訪客簽名
半夜的救護車
愛的頻率
九四大壽
大飯店與小攤子
美味關係
五福臨門

友人照顧長輩的經驗談
陪伴顧奶奶 蕭惟勵 (到安養院陪伴老人)
我最新的任務 馮志蘅 (自己照顧同住的父親)
瑪麗亞來了 凱洛 (請外勞在家照顧母親)
她不會走路了 凱洛
遺憾 凱洛
獨居但不孤獨 寶泉(照顧獨居的爺爺)

推薦序1




莫非



孝子女難為,但仍可為      





    當父母老去,原以為「奉養父母」是一種為父母在生活上安頓,照顧吃喝,承歡膝下,是夕陽西下的一幅靜態寫生,充滿了安寧、祥和與莊嚴。



    卻未想到,實際上作來卻是一本充滿了動感的小說。平順時候,是醫院和家間常來回的奔波,父母總有如此多醫科需要重複看病,那麼多藥要按時大把的吃,使得看診吃藥變成一個需要組織、計畫的大工程。



    生活中的高潮,則在心驚肉跳地叫救護車、趕急診、住院急救。然後跟著各樣化驗結果,學習複雜的醫學術語,還要扮演醫生,為父母作醫療分析、拿決策,作生命攸關的重大醫療決定。



    平順和高潮間,則是面對父母失憶所帶來的各樣生活失序,日夜顛倒,東西錯放,老是忘了刷牙洗臉,忘了兒女是誰,忘了自己是長輩,猜疑配偶,變臉發脾氣,甚至有時打人...



    不可諱言,照養父母很考驗成年子女的智慧、愛心和感情,既花時間又花錢,就像照養兒女一樣。只是,照養兒女是出於心甘情願,會不計代價,很多父母且會早早存錢規劃兒女的學習未來,帶著美好的盼望與感情寄託。



   
而照養高齡父母,卻是在早已定型的中年生活模式外,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外加責任。對高齡父母的照養,我們很少會有遠見,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近憂。作起來常是邊
走邊打的游擊戰,沒有整體的戰局策劃與掌握。高齡父母的未來,在這世上自然看不到希望,盡心作過的,也可能因為父母的失憶而被遺忘。不知覺間,整個扶老,
對成年子女就像一場意外的生命淪陷。



    然而作者美芬在此書中,以過來人的身分分享,對父母的老年生活,我們需要一個整體看見,從長計議,且要視照養父母為神聖「使命」而主動作出「規劃」<<照顧父母是一種使命>>。如她書中所說:「父母晚年能在身邊照顧是上帝給子女的恩典、是特權」,作兒女的有能力也應該有心,讓父母的晚年發展成為一種美學<<晚年的美學>>。這是怎樣一種眼光和心態的調整?讓我們不要總是毫無準備地接招,而是早做好準備地來妥當安排。在書裡,美芬也細寫老人會漸漸走過的失能和衰老階段<<失能>>,幫助了我們了解父母會一一走過的路程,對父母失落的心情可以感同身受,盡量配合。



    其實坊間老年安養的書不少,但是美芬這本書的可貴,就在於不強調理論,而是帶著喜樂和幽默,腳踏實地,具體分享成年子女真實狀況下會有怎樣的經驗和感覺。這比專家學者又多了一分實在。她讓我們了解花心思作在父母身上的,不見得能被接受<<為父母佈置一個新家>>,面對一些艱難狀況,不論鬱悶或抓狂,如此感覺皆正常<<我快撐不下去了>>。誠然,孝子女難為,我們需要59分的同道來彼此打氣<<照顧父母:59>>,同時在掙扎中,又看到美芬對父母不失去該有的尊敬而細心善待。這對我們是鼓勵,也是提醒。



     59
的成年子女,自然還有許多可以努力的空間。難能可貴的是,美芬文字間對成年子女的難為狀況,不只同理又同情,且為我們指出了一道出路。她寫出孝順是尊榮父
母,而且「這都應該是因敬畏與信靠神而行」。我們孝順,不只是為父母,更是為了敬畏神。我們在軟弱時如何能行得出來?是信靠神來生出力量。



    尤其這段文字,給了我極大的啟發:「當我們知道自己無力遵守誡命,就會更倚靠基督,祈求祂的恩典與力量,並且繼續信靠祂會帶我們走過人生的重要階段。」這必是親身走過的人,才能說得如此深刻。



   
多成年子女可能會和我一樣,正在面對父母無可挽回地老去。高齡父母前面的道路,也有許多讓人不安和堪憂的地方。但如美芬所說,我們是按照神的託付,也因為
愛父母而願意努力地嚐試,相信神必會帶著我們安妥地走過。我的父母現在八十多歲,能讀到親身照顧父母到九十多歲美芬的分享,真讓人有「實踐檢驗真理」的感
覺。



    這本書是為所有正在面對父母老去的我們而寫,也為當初我在諸多困惑中的請求而寫,因此心中充滿了感謝。到底,有多少作者會為讀者的請求而寫出一本書?人間幾何?



    也盼望有更多讀者,可以從作者的文字中如我般受益。

推薦序2

楊文聰 (新竹靈糧堂牧師)

1994年開始,美芬夫婦全家回台,我就認識她了。那時因黃牧師看到竹東榮民醫院老人事工的需要,便開始帶領弟兄姐妹每週日下午到醫院服事。美芬夫婦每月也有一次與小組組員一起來參加,服事內容包含詩歌、短講,會後還有按摩、剪腳指甲等服務,也會到各病房為不能參加聚會的病人禱告與祝福。病人大多行動不便,需要輪椅協助才能行動,也有病人躺在床上,需扶抱才能坐上輪椅推他到聚會點聚會。他們夫婦配合教會小組一直服事了多年,毫無怨言。他們對老年長輩的愛心與關懷,令我印象深刻。





    美芬的父母,從加拿大回台定居後,我同幾位年長姐妹有機會至顧伯伯夫婦的住處探訪,而真正能較多認識他們夫婦倆,是在他們入住安養中心的時候,因那時可有更多機會探訪及關懷,一次、二次漸漸地與他們成為好朋友。從她父母口中得知,美芬每週日定期會接父母去主日聚會,中午則帶他們上館子吃飯,每週三也會接父母外出用餐,陪他們逛逛。那時她母親要坐輪椅,父親則需要依賴枴仗才可勉強行走,兩位90高齡的老人家上下車十分不便,提到在外用餐,我原以為只是在附近吃吃東西,不料有一次,我和一位同鄉,在新竹SOGO八樓的廣東酒樓吃飯,遇見美芬帶著兩位90高齡的父母也來酒樓用餐,而安養院到市區車程起碼半小時,我都不知道她是怎麼辦到的,使我驚嘆不已。事後才知道原來因為她父親喜愛吃廣東點心,所以才到這麼遠的酒樓吃飯,美芬姐妹對父母的孝順,在安養中心護工與院友的口中傳為佳話。



    有人當著顧伯伯和伯母的面稱讚其女的孝行時,她父母的臉上總是充滿著滿足的笑容。甚至有其他的院友也非常羨慕,希望也能有一位像這樣孝順的子女。 

    耶穌說:「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1234)。在美芬的自序中提到:「父母晚年能在身旁照顧是上帝給予子女的恩典、是特權,我們很多人會規劃讀書、就業、結婚、生子的時間,但很少人會規劃照顧父母的時間。對我來說,遵行天父的旨意,在父母年老的時候,就是要做看顧父母的女兒,我與天父的關係,決定了我與父母的關係。」給我們做兒女的人很大的提醒。





在書中第二階段篇提到:「母親近95歲生日時,有一次對我說:『真是對不起妳,麻煩妳。』這是任何子女都無法承受的話,又增加了我許多的罪惡感。但同時我也更感恩有機會在父母身邊。媽媽有幾次跟我很客氣地說:『妳忙的話,就不要來看我。』我笑著說:『我忙,可是還是會來看你。』」第三階段篇提到:「有一次早上送他們最愛的燒餅油條過去時,發現爸爸半夜起來跌倒後爬不起來,他們不忍心吵醒我,所以就一直在地上捱到早上。」第四階段篇提到:「又有好幾次是安養院打電話來,要我到醫院急診室與他們用救護車載來的父親會合。通常我會先到急診室,聽見救護車笛聲由遠而近,知道上面載著的就是自己親愛的父親,心中忐忑,不知會見到什麼情況下的父親





    在書中字裡行間,美芬把對父母的關心與孝順,以及親子之間互相關愛表現得一覽無遺,值得一讀再讀。美芬這麼美好的孝順行動,為我們立下很好的榜樣,值得我們好好的學習。顧伯伯已於200912月安息主懷,據我所悉,兩位兒子都十分孝順,經常返台探視,我真為他有這樣的兒女感到欣慰,也為作兒女的有如此愛他們的父母而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eethome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