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姐,我昨天聚會太晚回家,又跟父母吵架了;我父母說先把功課顧好,再參與聚會及服事……」MSN的聊天室裡,一顆顆丟向輔導的水球,訴說著青少年不被父母瞭解的沮喪。 


「爸媽,我今年暑假要參加青少年營會;我教會有服事,這個週末不能跟你們回奶奶家……」在家庭對話中,一件件的聚會事奉告知,兒女隨時拋出的變化球,父母不知如何接招,親子衝突常常上演。
 


過去親子的爭論,不外乎生活事件,今日教會青少年活動的熱絡,「上帝」竟然成為親子衝突的導火線。
 


沉重的功課壓力,差異的文化價值,使得親子張力不斷升高,造成父母對子女的屬靈關注相對地減少,而信仰的影響也變得薄弱。於是,身負牧養青少年使命的輔導,精心規劃各種聚會、裝備課程、事奉操練,為了造就青少年的靈命,傾全力為下一代的信仰建造而努力,但心裡卻想著:如果父母可以改變……
 


只是在多樣的活動及多元的聚會下,處處比家庭活動有吸引力;而為了神的國度,事奉一個接一個,父母心裡卻憂心,青少年像是被活動綁架而感到無奈,兒女投靠朋友及教會比父母多,對兒女越來越陌生,心裡頭卻期待:如果輔導可以配合……
 


教會與父母,都努力為青少年找出路,卻找不到共同的交集。只是輔導隨事奉年限而停止服事,父母卻有著一輩子不能推卸的責任。許多的研究資料都顯示,不論在價值、品格、或信仰上,青少年受父母的影響最大,也最深遠。這段預備進入成人的青少年期,不能脫離父母,反而應當更多地透過父母成長,青少年需要父母的介入,比過去兒童期更加重要,例如,男孩從父親認識如何作男人,女孩透過父親體會異性的愛,這是兒女在脫離父母、獨立以前,最後能和父母一起成長的寶貴階段。而父母在信仰上的一言一行,如何在困境中尋求神,在每日靈修的榜樣見證,是青少年認識上帝,學習作基督徒的最初學堂,也是堅固他們信仰的最重要防線。
 

   
青少年應該回歸家庭,從上帝對家庭的心意來看,父母應當承擔更多屬靈的教養責任,瞭解青少年的身心靈的發展與變化、如何與蛻變中的青少年溝通,建立親子關係,父母需要更多教會的裝備,不亞於教會對青少年投注的心力。若教會更多幫助、建造父母,不只可以減少親子衝突,對教會的青少年牧養將加倍省力、成長反而更加倍。若輔導在培育青少年靈命的同時,能適時瞭解父母成長與裝備的需要,積極邀請父母投入青少年事工,規劃更多青少年和父母一起參與的活動,相信青少年能因「上帝」而與父母和好,「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的應許能在教會中實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weethomemin 的頭像
    sweethomemin

    親愛家庭教育平台

    sweethome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