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駱玫玲 / 親愛家庭事工講師
 

對父母而言,進行家庭祭壇最頭痛的問題是「小孩不想參與」。當孩子年幼時,總是大聲囔著:「等一下要家庭祭壇囉!」並在聚會時大聲讀經、積極投入,是最配合的會眾;但上國中以後,便開始找理由不參與。即使參加,也反應冷淡,甚至唱反調,搞得氣氛不好。孩子的反應讓父母感到兩難,不知是否要繼續?還是要中斷家庭祭壇?

 

 

放下主觀,了解原因

 

 

孩子不喜歡參與家庭祭壇,一定有原因。父母心裡想的是:今天家庭祭壇要教他們什麼,他們應該學什麼,他們應該改變什麼,這些很重要。但若我們主動詢問孩子的反應,或許他們會直接的回答:時間太長了,父母講太多,很無聊…,這些答案告訴我們,孩子的喜歡和在乎與父母的期待不同。

 

 

我們看到耶穌的示範,祂知道人生命的光景,明白我們的無知,卻不是天天舉起律法教條長篇大論;而是道成肉身成為人的樣式,作門徒的榜樣;當時們徒不明白,但耶穌的生命,在祂復活升天後,成為門徒勇敢服事、堅定信心的最好根基。

 

 

要孩子投入聚會,需要得著他們的心,先有「道成肉身」的心態,放下自己的立場、期待,及自以為的標準,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聽見他們的想法,發現他們的需要,並依靠聖靈的智慧,設計合適孩子的聚會。

 

 

接納孩子的特殊行為

 

 

一個讓全家投入的家庭祭壇,務必要有事前的預備,當父母認真用心,了解孩子的需要與特質,以多元又有變化的方式帶領,就會得到孩子的認同,當然也會看見他們釋出善意,比我們更積極投入。

 

 

家庭是一個牧養園地,每個孩子都特別,也有不同,但我們常求好心切,認為聚會應當有某個樣式,而專注孩子的外在行為,看他們是否端正坐好?態度是否良好?…因此聚會時大部份時間都在管教小孩,對他們耳題面命,甚至搬出律法的硬教條,像法利賽人般地責備,以致管教孩子破壞了家庭祭壇,實在得不償失!

 

 

若我們衷心地期待,孩子們投入聚會,就必須允許他們在認同或決定參與之前,有不適宜的態度或行為,並接納他們的各種反應。當然合宜的提醒,適可而止的表達,或找其他機會進行教導,都是必要的。特別對青少年孩子,必須給他們空間成長,不要過度地管教、勉強或責備,只要他們的行為不影響聚會的進行,容許他們消極的態度存在,當他們願意參與,並在每次的聚會中看見父母的接納與包容,也會漸漸地改變及投入。

 

 

尋找多元活潑的作法

 

 

最重要的,應當積極地按著他們不同階段的需要,尋找合適的進行方法才是最上策。因此,作法上,應該隨著孩子年齡的改變作調整。

 

 

聚會的時間不宜過長,但要精緻,不是父母唱獨腳戲,而是提供更多機會,使用活潑創意的變化,營造溫馨又莊嚴的氛圍,讓所有人都能參與,例如輪流帶詩歌、輪流分享…。預備的內容,也應當配合孩子的階段,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及家人都能找到自己可以投入的角色與機會,當他們得到認同,就會認定這是「我們的」聚會,而不再是「父母的」聚會。

 

 

但有人會問,是否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來讓他們投入家庭祭壇:有一位父親提到他們為了吸引孩子參與家庭祭壇,在聚會中放映孩子喜歡的卡通;另一位母親跟孩子談條件,參加家庭祭壇後,就可以上網。父母投其所好,交換條件,固然可以達成目的,但也可能讓孩子混淆了家庭祭壇的本意,失去莊重敬畏的心面對上帝。

 

 

如何接納孩子,讓他們自然願意地投入,享受這段美好時光,才是積極的作法,只要我們不灰心、不放棄,相信聖經的應許以及聖靈所賜的智慧,一定可以看見上帝在家庭彰顯愛的奇蹟。

 

 

(本文曾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eethome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